七月十五日,近子时。</P>
高天上,繁星闪烁。汴京城内灯火明亮,依然有许多店铺,顾客盈门,甚是喧闹。</P>
变法司内。</P>
一张大桌上,放着数份市易法的草章,还有许多干果壳。</P>
大桌左边,坐着范仲淹、梁适、王尧臣,右边坐着苏良、司马光和王安石。</P>
众人从午后便开始讨论市易法,除了如厕外,便一直坐在这里。</P>
期间喝了六壶茶,吃了四盘干果,而今依然有分歧。</P>
在变法司成立之初,六人有一个君子协定。</P>
一旦事情发生分歧,少数需服从多数,然后交由官家定夺。</P>
但现在,是三对三。</P>
三对三的情况下,交由官家定夺,乃是一种非常不负责的表现,所以六人今日定要辩个明白。</P>
所谓市易法。</P>
即朝廷设立市易务,出钱收购滞销货物,在市场短缺时再卖出,同时可为商贩提供低息贷,使得小商贩免于遭豪商富贾欺压。</P>
此法,有效限制了大商人对商贸市场的控制,有利于稳定物价,增加朝廷收入。</P>
大家的分歧,来自于王尧臣的一句话。</P>
“这不是让朝廷尽收天下之货,自作经营吗?”</P>
一旦成立市易务,朝廷相当于拥有了操控物价起落的能力。</P>
当下,商品是依据市场紧缺程度而定价。</P>
执行市易法后,则取决于朝廷的定价。</P>
范仲淹、王尧臣、梁适认为,此举虽然帮助了小商贩,但也抑制了大商人的发展,且会使得小商人无法成长为大商人。</P>
如此一来,大宋商贸必将渐渐凋零,而朝廷则成为全天下最赚钱的商人。</P>
此乃是以强权干预市场。</P>
甚至会将天下各类商品都做成如酒、盐、茶、香料那种专卖制度。</P>
小商人非民户,他们必须依赖大商人生存。</P>
此策的破坏性远远大于其产生的利处,故而三人不建议推行此策。</P>
而苏良三人则认为,此策就是为了“抑兼并之家”,使得那些游惰奸商不再侵牟食力之人,而另想他法经商。</P>
换言之,此法乃是为了大宋的商贸环境更加公平。</P>
然后,六人便辩论起来。</P>
谁都想说服对方,一旦有一人改变立场,便可以少数服从多数结束了。</P>
哪曾想,六人一个比一个都要倔。</P>
于是,就僵持了下来。</P>
王尧臣的嗓子都说哑了,仍未说服苏良、司马光和王安石。</P>
这时,王安石看向范仲淹,又道:“范公,此法是不可能使得豪商富贾消失的,此亦是抑兼并之策,惠国而惠民……”</P>
“不!此法易使得豪商富贾们撂挑子,抑土地兼并,百姓有地可种,无须依赖地主。但若抑大商人,则商贸不通,小商人们也将没有活路!”范仲淹依然目光炯炯。</P>
王尧臣以沙哑的声音说道:“朝廷垄断比豪商富贾垄断更可怕,因为朝廷不懂做生意,若将所有商品都做成专卖,那以后将会是朝廷有钱而百姓皆贫苦,贫富差距会越来越大,民间将越来越乱!”</P>
王安石看向苏良。</P>
苏良一脸无奈,辩到深夜,大家仍然都在坚持最初的意见,没有丝毫动摇。</P>
这时,司马光道:“我建议,此策先在开封府颁行,若成再全宋颁行。开封府的商贸足以能够证明市易法的价值!”</P>
自变法司成立以来,颁行的各项措施,皆是全宋施行,还未出现过在一州一路之地试行。</P>
听到这话。</P>
一旁一直打着哈欠的枢密直学士梁适,道:“这样,我觉得还可行。唯有实践,才能得真知!”<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