话说马括聚集了众人,让大家针对马家未来的发展畅所欲言。
众人一时间众说纷纭,场面乱了起来。
马括见闹哄哄地不叫个事,喊道:“诸位先别吵,大家的意思,我也大致知道了,无非就是从文,武,商三方面来说的。
不如这样,大家把想法都写下来,意见是和文有关的,把写下来的意见交给赵云,意见是和武有关的,把意见写下来交给马云,意见是和商有关的,把意见写下来交给乐天。
如果文,武,商都包含的有,那么就把意见抄三份分别交给赵云,马云和乐天。如果意见不包含在文,武,商里面,那么可以把意见直接交给我。”
说完,马括看着众人终于是安静了下来。
笔墨纸砚早已有马云准备好,这些都是马括提前吩咐下来的。
不过那时候并没有笔墨纸砚那么全和,至少不像后世一般形制成熟。
笔基本已经定型,和后世差不多,墨在质量上要稍逊一些。西汉时期并没有后世的宣纸,更多的是麻纸。即便是麻纸,质量也不好用,大家还是喜欢用绢帛,穷人家就只好用木简和竹简。至于砚台,也没有后世所谓的端砚歙砚澄泥砚,大家用的都是类似于“瓦当”的东西,样子和现在古建筑的瓦片差不多。
说者无心,听者有意。
马括这一番话,本来是想让几个核心下属帮自己筛选一下各方意见,帮自己分析汇总一下,不料底下的众人却将马括点出的三位掌柜当成了三座山头。
众掌柜便觉得,自己去把意见投到了哪个掌柜哪里,便算是拜在了这个山头之下。
马括尽管没有这么想,但是隐隐之中还是有这样的潜意识在作祟。
殊不知,这样的无意之间,就决定了三位掌柜未来的命运。
焉知赵云不会武而马云不懂文?又焉知乐天不愿意经商呢?
人生的命运就是如此,总是在不经意间拐向了未知的方向。
然而,如果这个人对自己心中的方向有着坚定的信仰,那么他还是会朝着自己心中的方向努力前行,尽管大方向已经偏离了许多。
比如喜爱舞文弄墨的马云,被马括钦点从武。在打仗之时,依然坚持读书写文,那么最终他也会成为一个“儒将”,说不定还会在文学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。
当然,这是后话。
有人不愿意拜在任何一座山头之下,写了意见之后交给了马括,马括扫了一眼便道:“这是和武有关的,交给马云便好。”
经过了这么一出,大家算是明白了,感情马括这少东家是打算当甩手掌柜啊,这摆明了什么都不管。
无奈之下,众掌柜只好选了自己的山头。
有一些掌柜是从自己的喜好,或者后辈子弟的特长去选,而有一些则是从马云,赵云和乐天三位掌柜的为人出发,去做出的选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