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网址:biaiku.com
字:
关灯 护眼
比爱书库 > 李自成的明末游戏 > 第4章 发大水
推荐阅读:

第4章 发大水

可是补锅匠张能这个后来者也在太行山打出了局面。他虽然只是顶了个哨长名头,但实际上从地盘从人手上看,就是个营长甚至军长。

眼下就袁屠户和刘芳亮比较拉稀。然而刘芳亮的中条山可比王屋山条件好,说明大统领还是照顾驿站小弟了。

要是再不努力,刘芳亮感觉迟早要被张能压一头,做为最早的从龙之臣,那可太丢人了。

现在,刘芳亮终于甩开了思想包袱。

《三大纪律八项注意》当然要遵守,但该变通的时候也不能多犹豫。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个主次之分,有个轻重缓急。完成任务才是第一位。

束缚的手脚一旦放开,小刘的粮仓很快就满了。羊肉汤也能喝到饱。

另一头,宁武总兵孙显祖遣副将刘敏元围剿静乐流贼。

官军大队一到,农民军也不敢再死磕静乐县。

满天星张大受、扫地王张一川流窜而去;刘宗敏和王文耀承担殿后任务,且战且走。

农民军跑得快,官军追的急,一追就追进了包围圈。

刘芳亮领兵杀出,官军败归。

大统领正等着他们回家聊天呢,革命军也就没追击官军。

二月底,刘宗敏回到石楼。米脂的高一功随后也赶来了。

“宗敏,红光满面啊,小日子不错!”

“还是大哥神算。这一带几百里山川真正好地方,官军屁事不顶。小弟想打谁就打谁。”

“干得好!但傲气不可有。下半年陕西兵会过来上万,日子要难过了。粮草屯的怎么样?”

“一天三顿吃饱,足够一年食用。”

刘宗敏又邀请大统领进石楼县,大摆筵席,接风洗尘。

知县老爷居然也出来作陪。

李自成很高兴,刘宗敏干的漂亮。

古人早说了——“兵者,国之大事也,死生之地,存亡之道,不可不察。故上兵伐谋。”

换句话说,政治解决优先,军事解决最后。一味依仗打打杀杀不顶事。能动嘴哔哔两句解决的事情,那就别动手。

王文耀眼见革命军势大,当场纳头便拜。①南明永历年战死于宁夏

老王是官军夜不收出身,麾下三千多人,骨干多是前边军。战斗力不错。

李自成大喜,当即下令给王部犒赏三个月饷银。

吃喝罢,送走知县老爷,李自成开始说正事。

“下半年要连番恶战了……”

二月,陕西的可天飞、郝临庵又围攻庆阳府城,洪承畴派临洮总兵曹文诏将之击退;三月,曹文诏会合甘肃总兵杨嘉谟战于西壕,农民军大败;张存孟在西川被俘杀,陕北略平。

到下半年,各路官军会前后脚进入山西追杀农民军。

全晋大乱,几乎无日不战。

形势严峻。

李自成要求各根据地潜伏避险,囤积粮草,抓紧编练乡村赤卫队,稳固后方根据地。保存实力,尽量不要跟官军开战。

大统领则会带着革命军主力四处转战引敌,给他们争取生存空间。

众将早知道李自成是“星宿下凡”,妥妥的老仙,说啥就是啥。

刚入伙的王文耀虽然听刘宗敏吹嘘过一些,却只当是夸张之语。现在一听李自成的分析,他更加不认为是什么“神通”。

这种本事将帅谋臣多有,根据敌我形势就能推断出来。算不得稀奇。

不过由此也可见大统领本事,王文耀心悦诚服。革命军有前途,今日这一步走对了。

高一功也谈了谈陕北各地情况,又说了说自己在米脂的事情。

他只是偶尔带“团练”去县城防守,没啥要紧事。

米脂山寨屯粮不多,还拿出大部分跟蒙鞑换了五千多斤牛肉干。这次一并都带来了。

一头牛取好肉风干压缩成三十斤肉干,能装到一个牛膀胱里。肉干贼难吃,却是优秀军粮。成吉思汗的大军西征时等于一个士兵带着两三头牛出战。

李自成也研究了些军粮,炒面自然有,还装备了一种压缩饼干。

玉米面、大豆面、芝麻碎、小麦粉等混在一起炒香了,再依次加入猪油、麦芽糖、盐,全部东西搅和在一起。

再把他们放进模具里使劲压,一直到压不动为止。取出切块,简易版压缩饼干就成了。

给军官们配发的要更好一些,全白面的,还加了肉松。

压缩饼干暂时只在李自成的“御林军”有装备,其他驻外各军就尝个鲜,没有上规模配发。毕竟这玩意儿成本有些高。

还有一种糖块。把麦芽糖加热,沾上炒熟的玉米面反复拉伸,凉了以后用剪刀剪成一小块儿一小块儿,硬玉米饴糖就成了。也能做软糖。

北方糖精贵,麦芽糖又耗费粮食,李自成舍不得多弄,只有军官才有配给。

高一功加入革命军后几乎没打过仗,李自成当场拍板,安排刘宗敏出一哨把他调换到吕梁。再给米脂补充一批粮草。

正事说完,高一功又扭扭捏捏提起韩金儿跟一个账房小伙儿走的挺近,问大统领要不要解决一下。

“就你多事!”李自成牙疼的直拍桌子。

他喷了高一功几句,转头又敲打刘宗敏,“将来妾纳个两三房就行,切记绝对不能强迫良家。你们一个个的都给我警醒点。”

不能盲目的推行一夫一妻无妾制。

古代近乎九成九的女性无生活来源,她们必须要考虑父母不在后的吃饭问题。

妾尽管没啥地位,好歹有碗饭吃,而且小日子还不错。也比后世的小三强,妾起码有官方认证。

再一个战乱之后青壮死的多,女人没个依靠咋行,总不能都当女光棍。

另外,大明士绅们也并不是个个“三妻四妾”,只一妻无妾的不在少数。还有些人是因为没儿子才不得不纳妾。比如戚继光。

考虑到实际情况以及传统观念,至少在几十年内革命军要允许纳妾。不过相当于多妻制,妾和妻的地位要平齐,不偏不倚。

刘宗敏嘿嘿一笑,“婆姨都没有呢,说什么妾。我倒是看上一个,还没谈拢。”

革命军里之前多是老光棍,别说小兵了,连各级军官都没老婆。现在条件稍微好了一些,众人的心思就活了。

要不是看到大统领还没正式成家,他手下这帮大将早就抱得美人归了。

李自成再次提醒,“你们这级别的将官,娶妻前要打招呼,对方政审完没问题才能办事。回头我再弄个《婚姻法》。”

“……”

众人心说你管的可太宽了,要不要生几个孩子也规定上?

嘻嘻哈哈扯了会儿闲话,刘宗敏又说起正事。

“大哥,前头李过、张能剿了太行山九条龙,小弟寻思咱也要独霸吕梁……”

山西土寇也多,除了九条龙、八爪龙比较出名外,还有三关的王刚,孝义的通天柱等。

还有些陕西反王,比如神一魁馀党豹五王之臣,过黄河之后在临县附近安营扎寨不走了,变成土寇。

巧合的是,王之臣同样是个短毛。不知道是不是上次两军在保安县合兵作战时被他学了去。尤其对军人来说,短毛绝对比留长发更适合。可惜观念一时不好转变。

王之臣麾下剃成短毛的有几百人。反观革命军这边,只有寥寥无几的效仿大统领。真是没道理!

在吕梁的这些土寇中,最有名的要数交城任亮。

交城是个好地方,因位处汾水、孔水交汇处得名,地肥水美。位于吕梁山脚下,北距太原百十里。西汉时当地既设有军马场,宋为冶铁重地。时至今日也是藩王牧马地。

交城在明代还是皮货加工集散地,素有“交皮甲天下”之称。还有琉璃等产业。

“磁石,即吸铁石出交城”,以后可以试着搞个发电机玩。

任亮是交城县横岭村人,算老资格反王,天启六年就在葫芦山一带落草,绰号“葫芦王”。

他和贺宗汉、王堇英、郭彦、王全、巴山虎等大小寨主占据了交城西北群山。

这帮寨主多是本地人,熟地形,得民心,又跟交城驻防兵有勾连,官军几次围剿均失败。

任亮没啥大志向,一辈子死死地钉在交城做土霸王。

原历史线到满清入关,北方大势已去,交山农民军半数跟随李自成撤往陕西。任亮、郭彦、王全等几人降清,被派去山东剿匪。

三年后,他们老家交城爆发反清起义,任亮又潜逃回来当了老大。

交山军一直坚持斗争到康熙十年,直到六十多岁的任亮被俘杀才平息。

李自成暂没工夫解决王之臣、任亮等人,再让他们潇洒一段时间,安顿刘宗敏多拉关系,最好能招降。有了他们入伙,吕梁一带基本就稳了。

眨眼就到了三月份。

汾州防将刘光祚与游击王尚义率军由静乐南下,准备围剿土寇。

驻扎在娄烦的胡茂祯将官军击溃于半路。他又一路追至临县附近,联合王之臣大战官军。

官军缺食乏饷,哗变。胡茂祯大胜。

消息传来,李自成也就不担心吕梁这边了。

他又找士兵委员会座谈一番,了解一下军内情况,都还好,没啥大问题。

李自成最后又婆婆妈妈的叮嘱刘宗敏一通,让他灵活机动,该软就软,该撤就撤,千万别跟官军对耗。

“那是叫花子和龙王比宝。哪怕你能用一百人耗掉他一千人,最后先抗不住的一定是你。”

李自成细细叮嘱完,率队原路出山。

一路马不停蹄,三月十八日,革命军抵达绛县,就地修整。

之前王文耀部有不愿投李自成的散去一两千,再经裁汰后剩下六百多兵,还有三百多家属。他们以及沿路招来的新兵回历山接受整编;刘芳亮返回中条山。

李自成则准备去抢救黄泛区,顺便去吃烩面。

……

很多人第一印象,河南似乎就是处于黄河流域,不对。实际河南地跨海河、黄河、淮河、长江四大流域。

河南北部是安阳,漳河是它的重要水源,漳河又是海河流域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
安阳的母亲河并非漳河,而是卫河。说洹河也行,但洹河是卫河支流。

卫河是河南省内海河流域最大的河流,流经焦作、新乡、鹤壁、安阳、濮阳等地。(明代濮阳归河北)

卫河前身是隋代大运河的永济渠,是古代重要的航道。直到新中国六十年代以前,卫河仍然是河南省的重要水运航道。

还有一条淇河,是卫河的最大支流,暂不说了。

再往南就是黄河流域。

黄河之重要,不是于河南,而是于全国。

黄河出孟津则进入到广袤的平原,泥沙开始淤积。历史上黄河屡次在河南决口,百姓流离失所,也间接塑造了河南人形象。

洛河是黄河的重要支流,两者交汇处被称为“河洛地区”,可以说是最早的“中国”。

再往南说淮河流域。

淮河是“南北分界线”的重要组成。它正儿八经的发源于河南,在桐柏县桐柏山。

虽然淮河主干流经河南的距离不长,但是其支流对河南太重要了。

比如周口,名源于“周家渡口”,那里地处沙河、颍河、贾鲁河三川交汇处。而这三条河流皆属于颍河水系。

颍河水系是淮河流域内最大的河系。

颍河支流贾鲁河的重要性,不用看历史,单说郑州。金水河、索须河、熊儿河、七里河、东风渠都是贾鲁河的支流。后世郑州一带沿岸地区的生产生活用水大多源于此河,堪称大动脉。

再往南说长江流域。

豫西南地区的唐河、白河、丹江皆属于长江流域的汉江水系,这样就扯上关系了。

河南西南的南北分界岭在栾川老界岭,栾川、嵩县都有一县跨三区域的称呼,支流水分别进入黄河,淮河,长江。

当然,别说一县了,嵩县的车村镇都能说地跨三大水域。

除四大水系流域外,河南还有一条著名的河流不得不提,它叫“济水”。

济水是中国古代四大河流之一,跟长江、黄河、淮河一起被称为“四渎”。

古代皇帝要祭祀名川大山,所谓的“名川大山”指的便是五岳四渎。

由此可见济水的重要性。

济源、济宁等很多地名皆因济水而来。山东济宁就是古代济水老闹洪灾的地方,所以起名“宁”寓意让他消停点吧。

因为传说济水源头是隐入地下的,到了济源一带才显于地面,之后又在温县附近再次隐入地下,且从地下穿过黄河,到荥阳一带又显于地面。而且济水居然穿过黄河而不浊,所以历代文人都爱游观济水。白居易还曾作诗:自今称一字,高洁与谁求。惟独是清济,万古同悠悠。

南北朝时济水还能通航,到刘宋时逐渐淤积,船队“日行才十里”。到隋唐,“自复通汴渠以来,旧济遂绝”。汴渠就是通济渠。

千里济水不复存在的原因,就是由于黄河的多次改道和决溢。济水下游的山东巨野泽也变成了梁山泊。

多水几句。

诸如济水“截河而南,清浊不混”,“三伏三见”,历代都有这说法,但靠不住。

在黄河以北的济源王屋山中,发源了一条“沇水”。沇水向南流淌,在温县附近注入黄河。结果正巧,在不远处的黄河对面,也就是荥阳附近,黄河正好分出了一条分支。古人把这两条河流误认为是一条,起了个名字叫做“济水”。(兖州得名也是因为济水。沇、兖互为异体字,又把沇水当济水)

所以,表面看来,济水仿佛真的和黄河相交,并穿越了黄河,而且穿过黄河后还是清水,稍微想一想就知道不可能。

古人之所以把这两条河流误认为是一条,是因为黄河是浑浊的,而流入黄河的沇水是清澈的,流出黄河的那条分岔也是清澈的,所以他们觉得这好神奇啊,肯定是同一条河。

实际上流出黄河的那条分支之所以是清澈的,是因为它甫一流出黄河,就遇到了一个湖泊——荥泽。

黄水在荥泽中进行了澄降,将泥沙沉到了荥泽中,使得流出的河流较为清澈。

《尚书·禹贡》:“导沇水,东流为济,入于河,溢为荥”,说得就是这个情况。

自荥泽之后,济水继续向东流,在山东汇入一个大湖——巨野泽,再继续东流,最终汇入渤海。

南北朝时期,在荥泽和大野泽之间的济水,分成南北两支,分别注入大野泽。这南北两支济水被称为南济、北济。

作为黄河的一条分支,济水当然也拥有黄河的那些特点,泥沙含量大,易泛滥。

起初济水泥沙还能在荥泽中进行沉降,但到东汉时,荥泽就已经被淤平。于是济水中的泥沙继续向下游推进,最迟到唐代,黄河至大野泽的济水就已经被淤平、湮没。

换言之,最迟到唐代时,“济水”作为一条独立河流已经不复存在。只有在大野泽以下的区域,由于还有汶水等河流的补充,所以这段河流依然保存。

大野泽以下的这段河流,在唐代虽然还保留了“济水”的称号,但同时也已经有了另外一个名字:清河。

这是因为这段河流是从大野泽中流出,河水经过了沉降,且补入的汶水等河流都比较清澈,所以这段河流河水较清,因此得名。

清河这个名字在后来逐渐取代了“济水”。

到北宋神宗年间,黄河在澶州决口,滔滔黄水舍弃北流河道,冲入梁山泊。又从梁山泊分成两支,一支冲入清河,东流入海;一支向南,由泗水进入淮海。

从此之后,人们把东流入海的这条清河就叫做“北清河”,把南流入泗的这条叫做“南清河”。

北清河被黄河水冲入之后,逐渐北移,在济南附近决口,脱离了原有的济水河道,占据了漯水河道入海。之后黄河水退,北清河再也没有回到原有的河道上。也就是说,从此时起,清河不但丢掉了“济水”的名字,而且也失去了济水的河道,已经完完全全和原先的济水没有关系了。

再到两宋之交,伪齐刘豫为了运输之利,在济南筑泺堰,将原本流入清河的一条支流——泺水导引入济水故道,这条人工引导的河流大家也叫它“清河”。为了和原本的清河相区别,人们把原本的那条清河叫做“大清河”,而把刘豫修筑的这条清河叫“小清河”。

后面小清河河道变化频繁,又脱离了济水故道。

至此,大清河、小清河正式形成,而原来的济水却再无踪迹可寻了。

本站已更改域名,最新域名: </p>

推荐阅读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