内殿里,宇文世宏其实没想那么多。
其实他想的是岭南贫瘠,要矿没矿、要路没路的。
脱离大周割据自立的岭南,因矿产贫瘠,当地百姓自然会回归以物换物的状态。
积极与岭南一带保持通商,能使岭南流通大周的五铢钱和重宝,使岭南保持对中原资物的依赖。
几年后,中原抽断流、使岭南从倚靠大周而富裕之下,突然没钱了。
此必使岭南陷入比现在更加严重的动荡,而叛贼将积蓄消耗殆尽后,面对强大的周国,他们只有投降的份儿。
而且通商还能打通中原与岭南一带的通路,现在大周之所以失守桂宁至今仍未收复,不就是因为无路可走。
也就是所谓的先富后穷,和平统战!
……
唐邕所率领的五万禁军,沿着祥河的支流红水河,一路向东南进发。
三月初一时,便顺利抵达红水河汇入祥河的支流分叉口。
早前杨坚为防北边的大军沿水路南下,断流了宁州通往龙州的延江。
而眼前,祥河水自南向北,奔流滚滚,满载投射车和黑水锡球的二十艘千里船,临时从商用抽调为军用。
前面的水路沿路会遇到什么,每个人心里都没底,因为除了那三位暗桩禁军曾徒步跋涉过龙州至兴古以外,再无人曾涉足过如此荒蛮之地。
暗桩禁军夏远渊也隐隐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,是前进还是于此暂时停下行军步履、派前行军打探后再继续前行,他的意见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。
唐邕等候收复桂宁一战已久,只是谋略几经修改,最终定下了不正面强攻桂宁、转而改为突袭龙州。
以他的果敢作风,神器在手,没有打探的必要。
他将三名暗桩中候叫来,只简单问了几个问题。
诸如他们离开龙州时,祥河沿岸的警戒情况、龙州的布兵情况。
以及岭南其他各州的驰援速度、援军赶赴龙州的通路是否顺捷等等,只大体问了问。
看似问的潦草,其实这几个问题,关系着唐邕如何排兵布阵。
通路如何,关系着作战时会否发生遭背后突袭。
而援军驰援速度,决定了这场仗他要打多久、怎么打。
他自有一套攻防布兵战术,这是他当年征战漠北时,用实战总结出来的经验!
漠北一片荒原,地势开阔平坦。
前部大军厮杀顺捷、而背后却突然杀来另一支大军、彻底断了他班师后撤的路!
这种事,他经历过数回!
因此攻守兼备,是他保全大军的最有效战略。
“主帅大人,龙州与宁州有延江,而地方渔船不少,若驻扎宁州的两万兵力决定驰援龙州,传信及援兵赶赴,末将判断,两日便能赶来龙州。”
“而桂州也驻扎着两万兵力,因着桂州想要来到龙州,需先由陆路抵达宁州,随后再以宁州通往龙州的方式,走延江南下,因此最多三日便能赶到。”
“而其他地方,最应防范的应是定州了,定州有珠江自南向北,于珠江之分岔口转入延江,传信加驰援赶路,应也是两日便能抵达。”
“其余各州,除拥水路的四州之外,其他十余州通路只有陆路,而陆路没那么好走。”
总而言之,想要速战速决,三日内就要达成唐邕想要的攻势。
宇文世宏有令,收复桂宁,而龙州本属陈国,即便开打,也是为了夺下延江的通路,通达宁州、再向东抵达桂州。
属于曲线作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