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网址:biaiku.com
字:
关灯 护眼
比爱书库 > 重来1988 > 58、初装费
推荐阅读:

58、初装费

上一世,陈凡是个孤陋寡闻的人。

年轻的时候还行,身为大学生,总能比同龄人看的略远一些。

随着年龄的增长,随着娶妻生子,经济越来越拮据,人也日趋保守,渐渐就被时代淘汰了,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也越来越差。不会摆弄电脑,不会用智能手机,不会上网。

都说穷则思变,其实人越穷胆子越小,思路也就越窄。就像潘晓说的,人生的路啊为何越走越窄。

尽管如此,陈凡多少也知道一些那个年代的发财之道,虽然是后知后觉。

房地产、股票之类的在八零年代末根本没机会参与。

燕京、魔都、盛京、旅大之类一线城市眼下倒是开始有商品房了。

但不具有投资价值。

因为从8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期,房子的价格几乎没多大变化,增值的速度还跑不过银行利息。

当然,海南是个特例,91年1500元每平米,两年后猛涨到7500元每平米。

除了房子、股票之外,还有邮票、古董之类的。

但其实到了80年代末,人们已经学精了,大多知道这两种东西可以增值。

此外,还有一种东西相当于准房地产。

这就是柜台。

早年间,全国各地的露天市场一般都实行松散式管理。

不论燕京、盛京、旅大这样的一线城市,还是蓝城这样的小城市,基本都是自己买铁皮房子,占据固定摊位,定期交很少的管理费。

随着社会发展,摊位越来越贵,很多早期的摊位主都不做生意了,转手当起了“房东”。

等盖大楼以后,摊位变柜台,“房东”的资产坐地升值几倍甚至几十倍。

从某种意义上说,这批人是最早吃到房地产红利的人。

甚至在某些大城市,露天市场还没拆迁,摊主都赚的盆满钵满了。

比如燕京的秀水街市场。

早年的摊主到90年代中期时,很多都已经不干了,专门当“房东”。

这些个体户本身就是社会上的无业游民,甚至是找不到工作的二流子之类。

这一下咸鱼翻身,整天无所事事,开着小轿车到处溜达,成了一帮顽主。

到2003年的时候,秀水街市场盖大楼。

这个时期,有关方面也学精了,设置各种条件,阻止摊主们随意倒卖柜台,他们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。

在此之前,全国各地的摊主们显然就是最早的炒房客,只是眼下他们自己还没意识到。

陈凡在市场里转了转,还真有人愿意出手柜台。

哪个年代都一样,干实体的吭哧瘪肚、抠腚咂手,赚点辛苦钱。真正赚钱的反而是投机倒把分子。

奶奶的,这一世让老子也投机一把。

陈凡东打听西问问,一口气收了五个柜台。

两个连着的一万八收的,位置偏一点的7000,另外三个,分别是一万、八千、九千。

收完柜台,陈凡直接就问其他摊主:“谁想租柜台?帮着问一下啊。”

那些摊主都愣住了。

有人甚至小声说:“这他妈不煞笔吧?有这个钱还不如存银行呢。”

确实,柜台租金还没眼下的银行利息多。

电话就留陈波她们那里建材商店的号码。

这也相当于让陈波锻炼锻炼。

不给她设定价格,让她自己去打听,自己去斟酌。

离开西柳市场,陈凡直接往家走。

刚走到自家院子外面时,就看见李大牙家墙外有工人在忙碌着,好像在拉着什么电线。

看了几眼,陈凡才看出来了,李大牙家这是要装电话了,连忙凑了过去。

陈凡其实早就想装电话了。

推荐阅读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