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松张了张嘴,随即像是想到了什么,不敢置信地道:“杨清国安敢如此?”
江明嘿嘿一笑:“这有什么不敢的,燕国一成不变的秩序太让人压抑,这杨清国乃是庶子出身,隐忍的这么多年,第一次尝到权力的滋味儿。”
说到这,他便停了下来,后面不用猜也知道他想说什么。
江明和唐松,亦是世家门阀子弟。
虽然杨清国出身杨家,但论身份,他们却是各自家族中的嫡子。
像杨清国这样庶子出身的人,哪怕能够爬到大将军的位置,也没有绝对的权力。
整个大燕军队,最终还是由各大世家联合说了算。
而杨清平一人,就能掌握一半的话语权,比燕王本身的话还要管用。
作为一个傀儡,只能捞钱,换任何人在杨清国的位置,显然不甘。
他之所以不敢争权,那是因为在燕国的秩序下,他那么做只会自寻死路。
但汉燕之战,让他得以彻底掌握燕军,成为名副其实的大将军。
唐松沉声道:“杨清国此番作为,便是想通过此战,彻底掌控燕军,进而把持权柄,以此取得与王室和世家门阀对抗的实力?”
利用军队自成一派的人太多了。
当年的燕侯,就是以微末士人的身份,再取得燕地世家门阀的帮助,成了一方军阀。
这杨清国,显然也是想走这个路子。
“哼,争权夺利到不顾将士性命,某与这老贼不共戴天!”
唐松眼中怒火燃烧,恨恨地锤了一下桌子。
江明叹了口气,抬头望向帐篷顶,目光中带着一丝迷茫:“说这么多有甚用,我等皆为俘虏,又能把那杨清国如何?”
唐松闻言,方才充满怒火的眼神,顿时颓然下来:“不错,那老贼乃是大将军,汉国恐怕不会杀他。”
就在这时,一声爽朗的声音响起:“那杨清国贪墨的粮饷,全在渔北城中,此人如此作为,便是大汉也看不下去!”
二人回头,发现李珅不知何时,已经面带笑容地站在账前。
……
契丹自前段时日与汉国合作,将建奴给卖掉过后,大赚一笔。
当屈律大石带着满载而归的战利品回到升龙城,也代表着他彻底不再受太后管制。
在短短两个月时间,屈律大石便派出数万大军,向建奴进攻,妄图一举统一东胡都护。
但建奴的生命力之顽强,超乎他的想象。
契丹的骑兵,在白山黑水间,根本发挥不了太大作用。
而建奴人凭借着强悍的单兵作战能力,以及地理优势,对其进行游击战。
契丹两次举兵,最终都只是占得了部分领土。
但这点领土,相较于损失而言,根本不划算。
屈律大石为了发动这场战争,几乎倾全国之力。
契丹上上下下,基本都在他的打点之中。
那通过灭乌桓和与汉国合作,分得的部分建奴物资,在他的重赏贿赂下,竟然瞬间被消耗一空。
建奴是一块难啃的骨头。
屈律大石这时候终于知道,神州那句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到底是什么意思。
当年渤海国被灭,建奴人却依然能够在白山黑水间坚持到今天重新崛起,并不是没有原因的。
屈律大石颓然间,却是得到一个消息,汉国与燕国的战争打响了。
两国之间,几乎都是倾全国之兵。
这让屈律,想到了祖先们的老本行,“打草谷”。
这么些年来,“打草谷”之事并没有间断。
不过由于乌桓的存在,契丹对汉地的掠夺,却是逐年减少。
如今汉国与燕国大战,屈律大石如此喜欢占便宜之人,岂有不趁火打劫的道理。
汉国如今蓬勃发展,在其赈济粮的作用下,连辽东的家家户户,也能吃饱穿暖。
秋后的辽东已经开始打霜,此时正值膘肥马壮的时节。
同时,也是草原各部“打草谷”的好时候。
接连在建奴手中吃了瘪,又将大多战利品都发放到了其他部落。
屈律家的本部兵马,却是意见很大。
屈律大石此时,便也顾不得跟汉国之前的协定,直接纵容屈律本部下的各部落,南下辽地“打草谷”。
原本贫瘠的辽东之地,以及有着辽国重兵把守的辽西,对契丹来说已是鸡肋。
然而在汉国的新政下,这些地方的家家户户,皆有不少余粮。
在第一个部落尝到甜头后,更多的契丹部落也加入进来,让辽地百姓苦不堪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