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网址:biaiku.com
字:
关灯 护眼
推荐阅读:

搬家

老太太嘱咐完就挎着菜篮子快步出了院儿门。

这边季小荷回到东屋又开始练歌。

坐在西屋炕上缝补衣裳的年轻妇人,也就是大队长季根生的大儿媳妇,在听见小姑子又开始唱歌,额头的青筋不自觉的开始突起。苍白蜡黄、略显病态的脸上流露出了焦躁和不耐烦的神情来。摸了摸肚子,心里安慰道:“好孩子,再忍忍啊,等再过不久,你小姑去当了兵,妈就不用整天看她搔首弄姿、扭腰摆胯,咱娘俩也听不到她整日鬼哭狼嚎的声儿了。”

季小荷要是知道她大嫂此时的心中所想,这么形容她的歌声,不得气的跳脚抓狂。

而妇人压根就没有想过,你自己都用鬼哭狼嚎来形容人家的歌声了,部队征兵的考官会选上季小荷不会。

季冬晨和好面放在一旁醒着,准备做馅儿包菜团,就见大妈提着一篮子菜来家了。

季冬晨赶紧礼貌的接过篮子,热情的把大妈迎近屋里,一边不客气的把篮子里的菜移到自家篮子里一边笑着说道:“大妈,快上屋里坐。”

大妈一脸慈祥笑眯眯道:“行,大妈稍坐一会儿就走,你也知道你大侄儿媳妇儿孕吐的厉害,小荷呢心大的很,家里的几个孩子我也不放心。”

季冬晨倒了一碗红糖水给大妈,坐在炕沿边上就和大妈闲聊起来。

过了十分钟后,大妈站起身,看着干净敞亮的屋里一脸欣慰道:“大妈看到你们家这焕然一新的老院子,知道小晨是个会精打细过日子的,我和你大爷心里也放心多了,行了,大妈回去了啊。”

季冬晨把大妈送出远门后,回屋把韭菜、豆角丁、黄瓜丝、鸡蛋一起拌成了馅儿,里面只放了点盐和葱花。

五点多,季冬晨先蒸了一锅菜团,出锅后,把高粱米下锅,又往帘子上放了十多个菜团。

(帘子是用竹片编的,圆圈周围用了废的铁丝巩固,也能防止竹片直接碰到烧热的铁锅后被烫毁)

现在也买不到铝制作的盖帘和锅盖,只能用别的代替,盖上木制锅盖开始烧火,一直烧到蒸汽散发出来开锅了才停止添柴火。

然后,季冬晨把窗户都关上插好,房门和院门锁上后,这才朝着知青院走去。

之所以挑在这个时间回去搬东西,不仅仅是孙娟她们要求下工后要帮自己搬家,另一方面季冬晨考虑到如果她独自一人搬家后,万一知青院中有人说丢了东西,到时非要搜她家,这不正是个避不开的麻烦,多一事儿不如少一事儿,她可没那闲心与人周旋扯犊子。

季冬晨中途经过木匠家借了板车,等到知青院门口时,知青们刚刚从地里回来进屋。

季冬晨直接喊了秦天明过来帮忙抬柜子,秦天明喊了郭伟、郑国强一起。

季冬晨进屋后,立马招呼西屋的孙娟三人,东屋的王月组长兼和事佬,(对,王月就是个和事佬,谁闹矛盾了,她就得掺和),她们很快帮忙拿好季冬晨早上打包好的行李开始出发。

至于和季冬晨有过不愉快的李春燕和江卫红两人,季冬晨直接无视,她们两人自然也没有要去的意思。

当然,这些前去季冬晨家的知青们也没有厚着脸皮空着手去,至少每人都带了一顿饭的口粮,要不然,这些人过去一吃,就要断粮的季冬晨明天就得喝西北风,他们自然不会那样做。

秦天明三个男知青负责拉着平板车走在前面,五个女知青手里都提着点行里跟在后面,众人的这些举动和一路上的说说笑笑,还引来了路过社员的注意,纷纷驻足上前打听。

季家屯生产队有一半人都姓季,其他几个姓氏都是很早以前逃荒,最后落户到季家屯的。

因为大队长的关系,现在生产队大部分人家都知道季冬晨,最近不知道季冬晨在修房子的人,此时一听说他们这些知青是帮季冬晨从知青院搬回自己家住,一个个既好奇又惊讶,猜测季冬晨受不了苦搬去她大哥家了,毕竟她妈王小花一直在老大季树伟家住着。

当然也有知道一些消息实情的,社员乡亲们下工后除了吃饭就没啥事儿了,所以他们都围绕着季冬晨展开了茶余饭后的消遣话题。

季树伟黑着脸,一进屋就对他媳妇儿张小翠道:“孩儿他妈,你赶紧拿点粮食、菜啥的给小五送去,她那边好几个知青都过去了,而且今天有人看见咱大妈下午给小五又送了一篮子东西,我这个做亲大哥的要是今天不露下脸表示一下,过后还不知道被季家屯的人背后说成什么样儿呢,这脸可不能丢。”

张小翠一听,哪还不明白,外面一定有些人传出了些闲话,笑话自家呢,家里还有小儿子没成家,女儿还没找到对象,可不能让自家落个不好的名声。

张小翠啥也没说,麻溜的拿着几斤粗粮和蔬菜就朝老院儿去了。

路上见到有人询问搭话,张小翠立马说道:“前几天哪!我们家刚刚帮我那小姑子把老院的房子和自留地修整好,今天她就搬过去住了,这不,我这饭还没吃,就给她送点粮食和青菜,让她好好招待那几个知青朋友。”

“哎呀,那赶紧去吧,这会儿她们估计都已经到你家那老院了。”

“可不是咋滴,啧啧啧,不愧是亲兄妹,粮食都能说送就送,两口子心眼真好啊!

张小翠一路上收获了众多人的好感与赞叹,心里十分满意,目的已经达到了,她赶紧加快脚步朝老院走去。”

(本章完)

推荐阅读: